宿贵州枕山岚|匠庐·村晓:老村子醒来,黎明破晓了!
【写在前面】
贵州是“山的王国”“水的世界”“洞的博物馆”,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贵州旅游资源单体达82679处之多。
贵州民宿行业立足于用好贵州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上,在头部民宿品牌影响力加持下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民宿总量突破1.2万家,较2019年增长近5倍。
在这其中,有不少古村落因民宿改造而焕发生机,曾经无人的古村落里逐渐热闹、曾经破败的房屋被修缮被焕新,曾经的开山之石,如今已经变成守山之玉,无人问津的“野”房子正阳光普照。
站在最高处,才能看到黎明破晓。
在安顺黄果树瀑布旁,有一民宿,名:匠庐·村晓。从石头缝里长出参天大树,石头寨里老普叉村的故事要从一块石头说起。
过去,石块垒成的居所让上百户人家居住了500年之久,现在,石块改建的村落让无数游客有了心安之处。
村晓:老村子醒来了
晓是“拂晓”,“匠”是工匠之心,“庐”有待客的茅屋之意。在王兵心中,村晓就是光芒唤醒古村落。
掩于山野,又名“村晓”。
2017年3月,初见普叉村的第一面,王兵第一印象是荒芜、破败。“当时无人机飞到天上的时候,我们数了数有30多栋房子,后面真正清理的时候,有70多栋房子。有一句话叫草比人高。”王兵说,荒草蛮生、摇摇欲坠的房屋都写满了老普叉村布依族村寨的沧桑。
匠庐·村晓保留了最原始的石头建筑风格。
但改造中,王兵又是惊喜的,他戏称为寻宝之旅,寨子里建筑的石头文化、蜡染文化都让他觉得寻到了宝。“会发现很多老物件,水缸、猪槽、泡菜坛,还有很多隐藏在草丛中老工匠的雕刻,它附着在建筑上,十分精美。”
王兵说:“匠庐·村晓像是一首百年的布依族歌谣,在村落里流淌着,旧时光仿佛从未走远,一边是梦境,一边是生活。”
匠庐·村晓保留着最古老的村落模样。
正式运营后,匠庐·村晓保留了很多老的物件、老的文化和老的故事,“对于很多70后80后的人来说,都有乡村生活的经历,我们希望他们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古村落的旧时光,找回乡愁和童年记忆。其次就是发现这里的美,获得良好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王兵绘制的改造一角。
“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六十幢石头房子,石头的墙、石头的顶、石头的路,像一个石头的城堡深藏在布依族的山林里,这里有最极致的村落美学,像梦里的桃源,而当你住进他的心房,像回归故里般,山中一眠,思此平生。”在匠庐·村晓,王兵常常轻吟。
村梦:我在这里当村长
1995年生的翟云洪店长,被顾客亲切地称为:村长。
店长翟云洪被亲切称为“村长”。
“我也不记得是哪一年开始,我的铭牌就变成了村长,但是我现在很喜欢自己的新身份,我会觉得我是游客与村子的纽带。”匠庐·村晓店长翟云洪轻笑着说。
2021年5月,翟云洪晋升为匠庐·村晓一店之长。从店长转变为村长,是称谓的转变,但更多的是热爱与日剧增。
“我第一次踏入这里的时候,我很惊喜村子的整体改造很美,当时脑子浮现的就是‘隐世归隐’。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人很难归于乡村的平静,我起初工作并不适应。”翟云洪诚实地说,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他没想到自己与匠庐·村晓会共同成长三年或许更久的时间。
匠庐改建的新厨房。
“但是我现在很享受这里的生活,甚至于热爱、偏爱。”翟云洪说,美丽静谧的乡村环境、舒适自在的待客生活让他逐渐生出了踏实感和安全感。
匠庐·村晓共有36间客房,其打造的是高品质服务和极致的客人体验活动。每每谈及客人如何宿在这里,翟云洪总说,“目的地旅行是我们品牌打造的理念,我们还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产品,有果园体验、徒步路线、蜡染体验等。客人在这里获得的是松弛感。”
餐厅的房屋构造还保留着普叉村村屋风格。
但民宿的旅游业态离不开好的山水。翟云洪明白,匠庐·村晓依托黄果树景区资源,汲取老普叉村自然资源的养分,在这里建造和落成,宿贵州枕山岚|匠庐·村晓:老村子醒来,黎明破晓了!离不开一份山水。
“现在大家对于贵州的认知其实相比于十年前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村BA、村超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让世界知晓我们,更基于我们好的风景、好的空气,都是我们发展旅游的底气。”翟云洪赞叹道。
石块搭建的石墙。
走在石头寨老普叉村里,层层叠叠的石屋气势壮观。一声村长,唤醒的不仅仅是老村,也是匠庐·村晓的新生。
村居:故乡仍是家乡
写不尽的是乡愁,回不去的是故乡。一句话曾写尽游子的无奈。
而对于老支书韦仕成来说,他的60岁年华却是:脚下故居偏不离,故乡深处仍是家。
老村不移,故乡不离。
“老普叉村到现在美观十足的民宿村,其实对于我们本村人来说很感慨,我以前的老屋就是那个白房子,大概有81个平方米,每年可以收入租金5000多元。”顺着韦仕成的方向望去,改建后的老屋挺立在石头寨里焕然一新。
从开工建设到匠庐·村晓在此落成,韦仕成一砖一瓦都亲历着,“我们石头寨最古老的建房就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建房。在后来的改造中,我还帮公司请了本地的石匠来打磨和还原,保留了我们最原始的村落模样。”
2017年,匠庐创始人王兵走进寨子,韦仕成带领村民用镰刀为其开路,那时的他从没想过,自己祖辈生存了500年的老村落会焕发成如今的民宿村。
衰落的故居焕发出新的生机。
“决定整村改造后,我们便将房屋出租给公司22年,而匠庐·村晓历时两年才改造完成,我就像看着孩子在长大。”看着石头一层一层垒起来,韦仕成感慨颇深。
至今他还记得改造完成后,再次看到老屋、推开老屋的门,他直呼:“没有大改,从外面看外观变化不大,在原基础上改造起来的,但是里面装修得十分漂亮。”
房间一角。
2020年3月,他正式入职匠庐·村晓,成为了一名后勤管理人员,修剪花枝、维护环境成为了他日常的工作,也让他老有所安。“在这里工作我挺满意的,像我这么大的年龄,我出去打工,人家都不要了。现在我每个月拿5000块的工资,也不离家挺好的。而且我在这里上班,一走到店里面,我就仿佛还没有搬下去的样子,觉得还在家。”
在村晓上班的村里人被聘任调酒师。
如今匠庐·村晓迎来送往,迎来的不仅是游客,也迎来更多村里人。村民常感慨,“打工回家以后,都会到寨子里走走,就像回家一样。”
老村半落青天外,回首乡关在何方?匠庐·村晓之于过去的普叉村,从不是物换星移几度秋,而是已待新雷第一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陈祖嘉周睿王华
设计齐青杨
编辑何涛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