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今启幕:从众多首创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之新

作为中国金融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响亮名片,2024陆家嘴论坛今天将在黄浦江畔启幕。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迈向全面提升能级的阶段。2023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5%,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万亿元;各类持牌金融机构逾1770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金融从业者达50万人……

在硬核数据之外,一系列“首创”可以提供更为具象的国际金融中心观察视角,当我们串联起一个个醒目的事件标注点后,这条持续向上的线条所承载的,正是向实、向新、向绿的新趋势。

向实

提及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衍生品部负责人黄伟对产品上市前后的实地调研印象尤为深刻,整个团队不断与货主、货代等面对面交流,就是希望这些实体企业能对期货市场更为熟悉一些。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为上海揽下多个“首创”:全球首个依托我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品种、我国期货市场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期货品种,同时又是面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的境内特定品种。

4月29日,这一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期货品种完成首个到期合约交割,交割金额1.77亿元,走通了从挂牌上市到交易、结算、交割的完整流程,服务实体功能得以初步展现。上市即参与交易也实现首次交割的浙江四邦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为公司稳定经营提供了有效的价格参考和风险管理工具。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也是上海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的最佳案例之一。如果仔细观察金融活水的整体流向,精准滴灌同样体现了“向实”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沪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累计投放无缝续贷、纾困融资金额全部突破万亿元。全市普惠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是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上海连续3年融资环境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向新

上海国资前不久完成了一次“吃螃蟹”的尝试:上海国际集团与浦东创投集团、张江高科、上海科创基金发起设立一支早期硬科技基金。这是上海国资体系内首支市区联动、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直投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1.66亿元。

早期硬科技基金的“首创”亮相,可以说是上海谋篇布局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处“落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在于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的活力在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在于新质生产力。”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说。他认为,新质生产力和统一大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这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障。

今年2月,备受业界关注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实施,用32条务实创新举措,打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向标,驱动更多资本成为耐心资本。

上海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构建起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风险投资创造更好发展环境,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陆家嘴论坛今启幕:从众多首创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之新促进融资体系结构匹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就能让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优质企业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让更多社会资本成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向绿

全国首笔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今年3月花落上海,而支撑这笔7.5亿元贷款的则是上海依托国际金融中心战略优势发布的《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

记者了解到,具体牵头水上运输业(航运业)转型金融目录的交通银行为此组建近20人的跨部门柔性团队,深入研究远洋、沿海、内河、港口等具体领域的降碳路径和目标,为业务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以目录为指引,交行上海市分行在第一时间向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投放这笔“首创”的转型金融贷款。

眼下,上海正在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包括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在内,首批转型金融贷款已落地;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等也先后在沪发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更印证了上海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发展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融资余额合计15666.15亿元,较年初增长9.58%。

作者:唐玮婕

文:本报记者唐玮婕图:邢千里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则爰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